成绩差的人更有出息?

高中读的是省重点,和一所技校相邻。于是每次上学放学,同一辆公交车上都挤满了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在这个小小的县城世界里,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差不多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你再努力点,就可以上xx高中了!”

“你再这样下去以后只能上yy技校了!”

有次周日下午回学校,照例和一群技校生同车,其中有个学生刻意提高嗓门说,“xx出人才,我们出老板!”意思当然是,你们这些xx高中的别瞧不起人,等到了社会上,不知道谁混得更好呢。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自信?其实,有这种自信的人颇为不少。我们常常听到这种说法:北大清华的人只是成绩好,但情商很低,都是书呆子。而事实上,智商高的多半情商也高,所谓情商,无非是一种社会性智商。

那么,为何这种完全经不起推敲的说法会这么流行呢?其实也不难理解:总不能什么都是你们好吧?既然成绩是比不过你们了,其他方面就必须是我们好了。

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需要还哺育出了其他社会神话:

穷人家的孩子肯吃苦、成绩好,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酒囊饭袋;

农村的娃身强体壮,城市的娃白白胖胖;

混得不好的人都老实,有钱人普遍又精又坏……

回过头来谈学习成绩和成功的关系。

我们随便找点统计材料便能戳穿“成绩不好的人混得更好”这个神话,热衷于从个例得出普遍性结论无非再一次证明了这些人成绩不好不是偶然。

成绩好的人普遍混得好,原因不难理解。

一方面,成绩好的人家境总体上也偏好,现在尤其如此。因此,他们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帮助,既包括经济资源、人际关系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也包括一些软资源,比如能在关键决策上提供有用建议,从小潜移默化培养的待人接物能力等。

另一方面,成绩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智力、自律性、面对挫折自我调整的能力、规划能力……成绩不好多半意味着存在智力或意志品质方面的重大缺陷,成绩好的人则往往拥有获得成功所需的多方面素质,因此即便换个与学习考试无关的领域也能获得成功。

也许你会说,我既聪明又自律,既不畏难又善于自我规划,但我知道我们家有的是钱,因此我根本不需要在具体知识上浪费时间,到了我们那个社会阶层,技术性、事务性的知识没什么用处,交给下面人做就行了;或者我就是不喜欢读书,在我真正喜欢的领域,我有能力有毅力,做得非常不错。

确实存在这些可能,但这类反例没有太大意义。大部分人都是要靠读书讨生活的,有充分的理由好好读书,读不好书只能是因为自己存在某些缺陷。

大部分人读书读不好的原因都再简单不过:首先是懒,其次是笨。还会有什么别的什么复杂原因吗?很多时候,热衷于找原因不是真的想反思、想改进,而只是想自我辩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唯爱物语 » 成绩差的人更有出息?

赞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