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要赴港上市了,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目前能了解到的大概信息是募资金额约 30 亿美元,根据招股书,资金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提高营运效率。
从京东的股权比例上看,刘强东目前持股比例为 15.1%,但拥有 78.4% 的表决权。腾讯占股 17.8%,拥有 4.6% 的表决权。腾讯是最大股东,但决策权在刘强东手里。
港交所过去并不支持 「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为此错失阿里。这可能是港交所过去最大的错误之一,随后的 2018 年,港交所终于修改了规则,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在港上市,这才迎来了小米等首批同股不同权的公司。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A 股现在也支持同股不同权,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上市的公司是 UCloud,在科创版。
说点题外话,似乎一夜之间,中概股纷纷起身。最早是阿里,前几天是网易,现在是京东,还有传闻说拼多多也将回港二次上市。这些大公司对美股市场信心不如过去那么足,谁也不知道接下来有没有黑天鹅事件,另一方面,回港股,中国企业的信心更多还是在中国,毕竟有内地这个大市场为后盾。
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这样,看多还是看多,取决于我们的信心。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就是看重中国经济的未来。
同股不同权,从目前的实践上看,公司的管理效率会更高。一方面能够有效排除股东为追求短期利益带来的干扰(反面案例比如推特),让公司精力得以放在长期战略上(正面案例比如亚马逊),另一方面,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减少了不确定性,可以锚定其长期价值。
刘强东做为公司创始人,拥有京东绝大多数表决权,这也让京东的战略具有长期性,能够持续在供应链上进行技术投入,提高竞争力。当然,这对刘强东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如果战略不奏效,投资者不满意赚不到钱,自然也会用脚投票。
京东 2014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13 年,京东全年净收入 693 亿元,年度活跃用户数 4740 万;到了 2019 年,京东净收入 5769 亿,年度活跃用户数达 3.62 亿,增长幅度相当惊人。那时候京东的市值仅为 260 亿美元,现在市值 800 多亿了。
从过去的成绩看,股东和众多投资者会对刘强东这样的长期主义者满意。
京东从 2007 年开始在物流上投入重金,长期以来并不能被外界理解。很多人都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会因烧钱而死在半路上。如果缺乏定力,一般人根本坚持不下来,京东能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持续为创造价值,是坚持长期主义的有力体现。
6 年前,京东美股融资后,继续把钱投向物流;6 年后香港融资,重金要投向技术,看起来似乎有了偏移,但实际上,目的都是在优化核心基础能力,打造更好的购物体验,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这些本质上都是技术。物流,是空间换时间的技术,人力搬箱子难道不需要技术?调度要能跟上。机器人搬箱子,则更需要技术。不同阶段,技术的挑战和复杂度并不一样,最终,都是通过技术要效率。
对于长期主义者,只有成功之后才会被人认识,才会被认可。在那之前,要忍受孤独和寂寞。
很多人说买股票也要做长期主义者,价值投资者,都是说说而已,做到的人并不多。其实你看,如果京东 2014 年的股票持有到现在,收益就已经相当不差了。
京东二次之后会怎样?可以做一个头脑实验:现在京东在供应链、物流、技术上的能力和实力,让京东具备了独特竞争优势,也提高了用户体验。如果,这个能力进一步提升会怎样?在线购物就像点个外卖一样,半小时送到,那会怎样?对电商领域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竞争,似乎更能激发一家公司的活力。年初到现在,京东股票已经涨了 60%。今年先是经历了疫情的考验,交付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公司声誉明显上升,前不久宣布公司使命升级,倡导技术为本。接下来是港股二次上市,还要放在 618 这天。
对京东来说,2020 年可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唯爱物语 » 京东要回港二次上市,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