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周前的热搜头条,有读者问我,怎么看?
其实这件事不是上个月才有,三年前的新闻就报过。
三年前有篇报道说西安市推行“以克论净 深度保洁”的试行标准,将城市道路管理分了三级。三级之上还有一个特级。
所谓特级是指特定的区域,例如钟鼓楼广场、东南西北大街等重点区域地面尘土,人工清扫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垃圾路面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
有人说这么苛刻怎么做到呢?因为人多。
从一级、二级、三级到特级,不同地段单位面积配备的环卫人员的密度依次上升。
这意思就是说,特级路面人也特多,你就盯着你那块地,一定要时时清洁。
你说特级的标准合理么?
我觉得,这个特级的标准在北方有点过严。
因为北方和南方是不一样的。
北方多风沙,南方多雨,假如你执行同一个标准,会发现双方投入的力量不对等。
就好比你要求南方城市每平米尘土不超过5克,很容易呀,老下雨,地面总是湿的,环卫工只要把可视垃圾清理掉就可以了。
但北方老不下雨,地面是干的,干的就容易积累尘土。
所以如果把标准换一下,每平米不允许有超过3平方米厘米的大垃圾,把可视垃圾清理掉即可,会更适合北方的户外街道。
这是我一贯的思路,找出问题症结,给出建议。
但今天我不打算接着聊自己的看法了,我打算给你们普及一点公知们的思维方式。
文末提到了公知,有读者问,公知们怎么想问题。
那正好,借着这件事,咱们聊聊公知。
公知关于这条新闻的解读铺天盖地,当然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也认为这个规则过严了。
只不过没有提出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也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替代方案。
而是大篇幅的哭天抢地的表达对环卫工的同情,带节奏。
很正常,公知们不上街的,他们不屑于真的观察南北方各自环卫工的工作环境,遇见的困难。
他们想要的,只是借环卫工这个弱势群体的名义,来忽悠粉丝的同情心。
我这么说,是有理由的。
同样是这帮人,同样是保洁这个领域,换个国家,他们的说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个故事我们听了二十几年,就是公知们引入的。
日本的野田圣子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受训期间的任务是清洁厕所,要把马桶刷的光洁如新才算合格。
一位名牌大学的佼佼者初入职场,却要做这么掉份的差事,难免让野田圣子心灰意冷,情绪反感。
但她有一次看到一个清洁工默默的挽起袖子洗刷。一遍又一遍,洗完后取来一个杯子舀了半杯水喝了下去。
野田圣子大惊,问她为什么喝马桶里的水?她告诉野田圣子,这就是清洁标准。
野田圣子被深深的震撼了,她忽然发现自己连清洁工都不如,她忽然意识到了职人的精神。
于是暗暗发誓:这一生就算洗厕所也要成为一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当受训结束的最后一天,她清洗完厕所也舀了一杯水喝了下去。
她以洗厕所的这种精神干每一件事,后来成了日本最年轻的邮政大臣!
我们仔细想一想,每平米尘土不超过5克,与喝马桶里的水,谁更苛刻?
那为什么在公知眼里,前者的严格是一种刻薄,而后者的严格是一种荣耀呢?
原因非常简单,他们并不想思考,也不想解决问题,更不想提出什么有效的建议。他们想做的事情就一件,千方百计证明外国的月亮圆。
比如我们看教育。
有位公知这么评价过中国和美国的教育。
他说,曾经有个教育家做了个试验,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不用火,让一杯水沸腾。
中国孩子拿水在太阳底下晒了一整天,没能如愿。
美国孩子拿四杯25度的水混合起来,轻松把水温升到100度。
然后公知说,你看,僵化的思维,落后的体制永远无法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
后来有人好心提示公知,四杯25度的水混合起来,还是25度……
公知的脸红了红,没吭声,下次还讲这个故事,只是反过来讲。
他说,曾经有个教育家做了个试验,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不用火,让一杯水沸腾。
中国孩子把四杯25度的水混合起来,轻松把水温升到100度。
美国孩子拿水在太阳底下晒,耐心的等,最后也等到了100度。
然后公知说,四杯25度的水混合起来不还是25度么?怎么可能是100度呢?中国孩子作弊。
而美国教育出来的孩子则是诚实可靠小郎君,虽然慢了一点,但最终也做到了。这才是正直的人啊。
你从这个故事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目的。
这就是大号今天讲的,他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他的目的就是想说美国啥都好,美国的孩子与众不同,美国的太阳与众不同。
四杯25度的水,在美国孩子手里,一混合就能成100度,美国的太阳愣是能把水晒沸腾了。
那你还和他掰扯什么呢?
人各有所好,我并不是在批评公知。
我只是告诉读者,他们和我的思维模式不一样。
他想告诉你,谁是好的,谁是坏的。我只想阐述一种思考模式。
如果你的世界里,只有好坏,你就不该待在这个号里。因为我们这里,只有思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唯爱物语 » 西安要求环卫工每平米尘土不超过5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