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只要一个人持续发表自己的观点,总难免遇到杠精、喷子或是脑残。要是几年前,可能还会忍不住试图反驳一下这类用户的评论。这几年,反倒是越来越无所谓,因为这都是徒劳,干脆放弃抵抗。
了解的信息越少,越容易下错误的论断。而喜欢下论断的人,往往没有专业知识,没有能力或是没有耐心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他们的论断,或是结论,也往往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标签化的。
这样的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所以也才会动不动揪着一个人几年前的言论说「打脸了」,认知越简单,越乐于说别人打脸。
我可不是说一个人一直会是如此,而是说在某个结论上,像个杠精、喷子或是脑残。要不做个说明的话,又可能被杠上:你这不也是标签化么?
我在说什么,可能要具体举几个例子。
比如,我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说我(拿别人举例就不合适了)微博的粉丝是买来的。为什么呢?都有 200 多万粉丝了,但是互动量少的可怜。「那就肯定是买的」。
如果不了解微博的粉丝关注机制,不了解微博的流量分配方式,那么去分析一个人的粉丝是不是买的,几乎不会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后难免陷入动机论。
新注册的微博用户,会被强制引导关注一批微博账号。如果你的微博号被微博判定为在某个领域有代表性,那么就有机会一直涨粉,当然这个粉丝质量并不高。既不互动,也不主动取消。我有段时间就享受过这个待遇,每天粉丝量都涨,但是没价值。
有这么多粉丝,就算用户不活跃,但是互动量少的也太可怜了吧?我看到有人质疑罗永浩的粉丝数量没啥用,你看嘛,一千多万粉丝,互动量那么一点?而前几天老罗接受采访,说了一个细节,原来他也是设定了关注一定时间以上的粉丝才可以留言。这样的目的是减少恶意评论,但是互动量肯定也会下降。
还有,特定的微博内容会被降权。比如,发了一条微博带外链,带了二维码,或是带特定的比较敏感的关键词,那么,有较大的概率用户在时间线里看不到。如果一个人总喜欢发这类内容,内容可能会被一直降权,如果到这个人微博主页上去看,又不了解相关背景,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以上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些再基本不过的常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微博用户而言,他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如果他们没修改过微博客户端的默认隐私设置,就几乎不会知道微博还能这样。他们只能用自己有限的智识去判断这个世界。
然而这就是大多数人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默认方式。下一个错误的论断,再脑补出更多的细节。
有个笑话说,皇帝家得用金锄头锄地。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社交网络上总会遇到杠精、喷子和脑残,也应该理解一下他们接触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和能力,要能理解他们的思维是如何来的。
然后反推一下,是不是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有多少你关注的事件消费了你的正义和情感,最后又被反转?
所以,我现在不太喜欢「如何评价某某人」「如何看待某某事」之类的知乎体提问。了解的信息背景太少,不足以对人和事进行评价。
这类问题到最后有价值的信息增量很少,更多是脑补出一堆无聊且无价值的内容。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发几条广告。
沉默的大多数之外,是少数的不沉默的,而这不沉默的群体里,大多数又是愚蠢的。
这符合世界的规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唯爱物语 » 不沉默的群体里,大多数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