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开张,绿荫低垂,人们在街边碰杯,漫长的噩梦就快醒来。
两年又九个月之前,我写下一篇文章:《写在《盗墓笔记》重启之际》。那是在2017年10月26日,中美贸易战还未爆发,金庸和科比尚在人世,没有人会相信两年之后会有一场疫情肆虐全球。
那篇文章发布两年又九个月之后,文章里所说的《盗墓笔记》重启已经实现。电视剧《重启之极海听雷》于上周三正式上线,周四豆瓣2万人评分得8.7分,现在豆瓣11万人评分得8.3分。横扫一切榜单,名列热门电视剧第一位,并由此开启了2020年的影视暑期档。
我知道这里的许多读者没有看过《盗墓笔记》,也未必有时间上视频网站看电视连续剧。所以,今天我不打算谈剧情。此刻,我只是有些唏嘘,有些感慨,想请你再看一遍《写在《盗墓笔记》重启之际》,然后你大概就能体会我此刻的心情。
南派三叔在接近三年前决定重启《盗墓笔记》,作为朋友,我看到现在的成绩当然为他感到高兴。但又不是那种年轻人的高兴—世界广袤无垠,大家信马由缰,随意朝着一个方向一口气冲下去,然后就看到了风景,不由得仰天长啸,意气风发。不,不是那样的。而是看一个人负重五十公斤,在高山断崖、深林溪谷里兜兜转转,身影时隐时现,绕了一条路出来,最后在对面山头的岩壁上抓着藤条,吊在半空朝你挥手,而他身边的落石正簌簌而下。那是一种如释重负,共同喘息片刻的高兴。
没有马,没有草原,也没有风,更没有风景;有的是多背了三五斤的喜悦。
回到一个成年人理性的角度来看,2017年的时候南派三叔并不确定重启能否一定成功。《盗墓笔记》是一本流行小说,写的是一群青年人的故事。等到重启的时候,他们已经步向中年,读者能接受主角的这种变化么?能够接受主角不再年轻,不再天真,愿意看主角承担起中年人的生活重负么?能够看着自己喜欢的主角在故事里老去么?不知道。
从小说故事再到影视剧,又是一次极大的不确定。小说脍炙人口不等于影视剧就能复刻成功,没有了心理描写,没有了上帝视角,没有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直接对话,故事被限定在动作和对白之中,把键盘和笔墨换成摄影机镜头,这本身就是一件相当不确定的事情。一本不确定的小说,加上充满不确定的形式转变,这就是一场冒险。
冒险当然就有代价。目前,《重启》的小说也在同步更新,但是之前因为剧要赶进度,南派三叔被抓去横店影视基地关在小黑屋里关了好几个月,每天写够规定的剧本才能换点饼干吃,周六日加一个青苹果。所以,剧都已经上线了,他的小说还没时间完本。如果我估计得不错,《重启之极海听雷》很快就会出现改编剧历史上的奇观:剧集的更新进度超过了小说,造成剧集剧透小说。
我由衷地祈祷这一场冒险能够成功,希望到剧集结束都能够始终维持目前的人气和评分。这倒不全然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上讲这样的话,而是这一次的《重启之极海听雷》剧集由南派三叔担任总监制和总编剧。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的影视行业里编剧的地位很低下(不要杠,算成本占比),导致“二次创作”很普遍,谁出钱谁有权谁就能话事。
然而创作是自有其规律的。一本小说能够热销,一个故事能够流传,作者自己最明白它的力量源自哪里,什么才是故事的核心卖点。所以,如果要大动干戈地进行修改,无论是谁,实际上都等于是认定了自己在文学上的造诣比原作者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对大众流行文化的认知比原作者高两个数量级以上。但并没有,否则不早就自己写自己拍了吗?再不济,也可以自己选自己拍自己大赚啊?
那么,这一次南派三叔作为原著作者,写自己的盗墓宇宙故事。自己担任编剧,自己担任监制,那么,有理由相信《重启之极海听雷》基本上是原著作者想要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东西。他在脑海里是那么想的,是那么几个人物,是那么一种节奏,要那么一种情绪,也就那么拍出来了。没有说什么谁来二次创作一下,谁来说“我觉得现在的青少年更喜欢……”,谁要求“CP才是这个时代剧作的核心”,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所有南派三叔小说改编影视作品中,最贴近他本人意图的一部作品。
所以我当然希望《重启之极海听雷》能够成功,而且我当然希望它能大成功,这样对原作者,对编剧都是一件好事,对创作者也是一件好事,对观众更是一件大好事。同时,这种成功也将从侧面证明了一种剧作创作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把原著作者关在小黑屋里,每天用剧本换淡水和食物。
祝贺南派三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唯爱物语 » 《盗墓笔记》电视剧《重启之极海听雷》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