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越来越好。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次跃迁,非常重要。
如何成为好的员工?
如何成为好的管理者?
如何成为好的老板?
— 1 —
如何成为好的员工?
衡量一名员工的好坏,也许有八万四千种方法。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看他承担多大责任,交付多少业绩。
常常有人说,“给我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好的员工,不会这么说。他们会反过来讲,“我做多少事,就能拿多少钱”。
为什么?这背后有两个重要的商业逻辑。
第一,工资是给职位的定价。
你可能认为工资是给你的定价,衡量你值多少钱。这种想法很正常,但这种想法也很错误。
工资是给职位的定价,由职位的重要性决定。
销售副总裁的工资,几乎一定比前台要高。这和你是否清华北大毕业,有没有读500本书,没有太大关系。
工资是发给职位的,职位背后是责任。承担的责任越大,交付的价值越大,职位的定价越高,这是工资背后的真正逻辑。
所以,好的员工,会想办法承担更大的责任。做更重要的事,才能拿更多的钱。
第二,职位的价格由最便宜的可胜任者决定。
职位的背后,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责任,还有外部的竞争者。
在中国,请钟点工阿姨很便宜,因为供给充沛;在美国,妈妈要自己带孩子做家务,爸爸要修屋顶剪草坪,请阿姨太贵了,因为保姆稀缺。
供给越稀缺,价格越贵,这是非常简单朴素的经济学道理。
这句话听起来也许有点扎心,但事实是:你的薪水由可替代者中,最便宜的那个人决定。
那些虎视眈眈者可能比你更优秀,要价比你更低,随时准备趁虚而入,让老板毫不犹豫换掉你。
所以,好的员工,也会想办法积累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能力。
而只有积累能力,承担责任,交付业绩,才可能获得未来更广阔的空间。
因为常常有人来问我,我要怎么样更进一步?直接向老板请求吗?
这时,你把老板置入一个困难的选择:万一你做不好怎么办?
小心谨慎的老板,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所以,站在老板的角度,员工必须主动证明自己的能力,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当你是级别5的时候,提前做些级别6的事情,让老板意识到,原来把你放在更高的位置是没有风险的。
这样,当级别6的职位空出来时,你自然成为了第一选择。
这个上升的路径,就是“追认”。而大部分升职,都是被“追认”的。
但是追认的前提,是你真的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交付业绩的实力。
因此,如何成为好的员工?
这一步的跃迁,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鹅,把这只鹅养大养胖,就是所谓的成长。
中国有句古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但这句话,并不好。这是一种消极。
不要做撞钟的和尚,要做一个勤勉的扫地僧。
像海绵一样成长,像战士一样实践。也许你一开始默默无闻,但是有一天别人看见你时,你早就准备好了一鸣惊人。
— 2 —
如何成为好的管理者?
衡量一名管理者的好坏,可能也有八万四千个角度。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治理水平。
为什么?
因为管理者,需要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人心。人心与人心之间的博弈,也许会互相消耗,降低整个组织的效率。
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制度和自我运行的系统,是衡量管理者好坏的重要标志。
我常常举一个例子:和尚分粥。
七个和尚喝一桶粥,怎么分?
通过抽签决定谁分粥吗?结果,只有自己那天分粥,才吃得饱。
推举道德高尚品德优良的和尚分粥吗?结果,大家无所不用其极,讨好贿赂。
组成一个三人分粥委员会,四人评选委员会吗?结果,大家互相扯皮,彼此拆台,都吃不饱。
最后,轮流分粥,而且是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自己拿最后剩下的那碗。结果,公平了。
制度设计,是管理者要面临的大难题。
因为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而差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
管理者,要学会用“治理”的方式去做“管理”。
我常常和公司的小伙伴说,我们必须依靠规则,依靠逻辑,依靠制度来自我运转。这样我有一半时间出差不在办公室时,公司才不会乱成一团。
“治理”,就是定义好责权利的关系。确定公理,推演定理,不断优化,坚决执行。
我说,关于责权利的法则,我们只有一条公理:创造最大价值的人,获得最大的收益。
所有的制度安排,都是我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智商,根据这条公理,推演出的定理。
任何制度安排(定理),如果违背了唯一公理,那一定是我经验和智商不够导致的。
我会为我的错误道歉,然后坚定地修改优化制度安排(定理)。
如果我拒不改正,你们可以毅然决然地离开我。
所以,好的管理者,能用责权利进行“治理”,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
— 3 —
如何成为好的老板?
衡量一名老板的好坏,可能也有八万四千个方面。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少数企业才能享有的一种红利。这决定了企业的方向,也决定了这名老板值不值得跟随。
有一次,阿里的销售人员在做培训。马云顺便去看了下。
他居然发现,培训老师在讲如何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梳子卖给和尚。
马云听了5分钟后,非常生气,立刻把这个培训老师给开除了。
马云说:把产品卖给那些不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我认为这就是骗术,而不是销售之术。
同样的,雷军在小米一次内部会议中提到一件事:
他面试了一个人,这个人很厉害,简历接近完美。在一家重要的供应商任职时,刚接手大概是900万美金一年,然后四年干到了2亿美金的生意。
那个人说,我有能力把稻草卖成金条。这就是我的能力。
雷军说:你和我们的价值观的不符。我们不需要骗用户的人。
雷军在这次内部会议,和大家说:
我们靠每天像农民种地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不做坑爹的事情。哪怕这种人在市场上是非常受欢迎。这不是我们的哲学。
什么叫真材实料?什么叫和用户做朋友?如果你有一天知道你的朋友,是把稻草用黄金价卖给你的时候,他是你的朋友吗?
难道我们真的习惯了尔虞我诈的生活吗?我们能不能有一个公司,真的值得你信赖呢?
这,是价值观。
而这种价值观,落实到企业具体经营中,就是提供真正的好产品,好服务,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个屠夫对养的猪说:来,咱们好好聊聊。我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你今晚是想被红烧呢,还是清蒸呢,还是被灌成香肠呢?我为你服务。
猪说:主人,我想不被吃。屠夫说:跑题了跑题了。我是问你,打算怎么被吃。回答我,我为你服务,我听你的。
我们过去一直对用户说,我很用心,我为你好,我掏心掏肺,我以你为中心,但其实都是想说,“我要吃掉你”,“我要赚钱”。
我们也许忘了,和尚根本不需要梳子,稻草也不应该卖成金条。
这种价值观,在企业经营中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
好的老板,应该有这种执念和信仰。
最后的话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变好的过程中,都应该经历三次跃迁。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员工?承担责任,交付业绩。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用治理的方式,做好管理。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老板?用坚定的价值观享受红利,让自己值得跟随。
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成长。
成长,是我们的主要产品。至于成功、赚钱、或者失败,都是副产品。
当你不满足自己的成长,希望自己能成长得再快一点时,也许就离下一次跃迁不远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唯爱物语 » 从员工到老板,你必须经历的三次跃迁